让扫码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 2025年05月08日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伊彤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App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负面问题。

  一些不良商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甚至有些不法分子通过在二维码中植入恶意代码,盗取用户信息。这会带来一系列恶果:一是导致个人隐私泄露,二是可能引发信息安全风险,三是可能引发数据安全问题,动摇公众对扫码技术的信任。

  不久前,我有幸随同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检察官赴浙江杭州,参加了反电信网络诈骗、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调研活动,了解到检察机关会同公安机关和审判机关,在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防护方面付出了卓越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4月30日,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向全国检察机关推广《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收集个人信息功能的检验方法》,希望它能成为护卫老百姓个人信息安全的有力武器。

  当然,反电信网络诈骗不仅仅是公检法的事,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和公众都应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清朗网络环境;研究机构要加强反网络诈骗和反电信网络暴力方面的技术研发;App运营者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主动自查自纠,规范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行为;广大App使用者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维护好自身权益。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同时也能让扫码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