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丹寨:奔跑在传统村落保护路上的“检察蓝” 2023年11月03日 杨光天

  

   丹寨县检察院干警向村民了解传统村落保护情况。

  

   丹寨县检察院干警向村民宣传保护传统村落法律法规。

  贵州省丹寨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西部,拥有8项国家级、22项省级、34项州级非遗项目,1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5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名副其实的“非遗之乡”,民族文化和非遗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在这片“云上丹寨”,活跃着一支“检察蓝”队伍,他们奔跑在保护传统村落的路上,穿深林、走古寨、访老人,把听证会开在古村落,把法律宣传送到家门口,以检察之力守护着这里的一砖一瓦。

  让千年古寨变得完整

  丹寨县兴仁镇排佐村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千年前,这里常年云雾缥缈,犹如飘在云上,寨中吊脚木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两亩方塘似明镜,倒映出蓝天白云。排佐村于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丹寨县检察院检察官在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专项活动时发现,排佐村村民李某等人在村寨核心保护区域修建砖房,改变了核心保护区传统建筑的原有风貌,且李某、刘某二人的砖房位于核心保护区内,修建时间均在排佐村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批复实施之后。对此,该院向传统村落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对古村落保护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收到检察建议后,传统村落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没有立案查处,只是对李某等人进行口头批评教育,使公共利益处于持续受损状态。该院遂将该情况层报至贵州省检察院,经贵州省检察院批准,该院向集中管辖此类案件的凯里市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请求确认传统村落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未履行传统村落保护职责的行为违法,判令其依法履职。法院当庭作出判决,支持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

  此外,该院对辖区1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5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走访调查,共发现共性问题13个,督促整改完毕11个,开展院坝会宣传40余次,发放公开信5000余份,督促相关部门与农户签订传统村落建设风貌三方协议书1000余份,组织召开“乡情恳谈会”6场次。

  让千年古寨变得安全

  石桥古寨文化旅游景区位于凯里市和丹寨县之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桥古法造纸”的传承地,石桥古法造纸是南皋乡石桥村特有的民族传统工艺,从唐朝中期开始沿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且传统工艺保持完好,被誉为古法造纸“活态博物馆”。

  该院检察官在走访石桥村时发现,有的农户紧挨或直接在木质结构房屋上堆放柴草,且村寨木质结构房屋密集又无隔离带防火区,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隐患,给传统村落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检察官在收集固定证据的基础上,向石桥村所属乡政府发出检察建议。乡政府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立即责成乡安监站、派出所与村“两委”现场核实并将堆放的柴草清理完毕,建立村级柴草等易燃物存放管理制度,开辟防火隔离带,加强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开展消防演练,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保证了传统村落安全。

  让千年古寨变得整洁

  排莫村位于丹寨县东南部,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村寨依山而建,吊脚楼鳞次栉比,村寨、梯田、山林高低错落,构成一幅安居祥和图。排莫村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蜡染艺术发源地,排莫村的蜡染是贵州蜡染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拥有独特的蜡染艺术文化,被中外朋友誉为“蜡染艺术之乡”和“东方第一染”。2012年,排莫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该院检察官在走访该村时发现,村里生活垃圾任意倾倒堆放,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而且对周边环境和地表水造成污染。对此,该院及时立案并向排莫村所属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对排莫村生活垃圾投放点环境污染问题履行行政监管职责。

  收到检察建议后,分管副镇长立即带队来到排莫村,设置垃圾转运站、安排专门转运经费,并在村规民约中建立垃圾收集制度,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垃圾分类处理意识,让千年古寨干净整洁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杨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