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关于“女生一个人住发生过什么恐怖的事情”的提问下,诸如深夜加班回家被尾随、半夜听到门外的撬锁声、家门口突然有陌生人久站不走等回复高频出现。
对独居女性而言,与高昂的生活成本、缺乏生活技能等要承受的压力相比,她们更加担心的其实是人身安全问题。
少一份安全的独居生活
21岁的丽娜跟记者分享了一次遇险的经历。刚毕业的她租住在单位附近的一个老式小区。小区的楼间距不算窄,但还是能清楚地看见对面楼的人。丽娜刚搬去的时候,就注意到对面楼住着的一个年轻小伙,“为了采光,我白天会拉开窗帘,经常能看见他站在窗边抽烟,发现他总是望向我这边。”起初,丽娜没过多在意,直到有一次在小区门口遇到了小伙,小伙问她是不是一个人住的时候,她才有所警觉。
丽娜每天的上下班时间相对固定,有天晚上她在门口又遇到了对面楼的小伙。正常情况下,两人会在一个路口分头走,但那次小伙一直跟着她,丽娜立马加快了脚步,并掏出手机打电话,佯装自己没带钥匙,让同住的人下楼接她。电话挂断后,小伙子也不见了人影。
“那次真是有惊无险,但我第二天就把窗帘换成了不透光的。”丽娜说道。
通过采访多名有过独居经历或正在独居的女性,记者发现,类似的经历不在少数。不少独居女性都遭遇过一些难以取证的跟踪、言语或信息骚扰,甚至是突如其来的肢体侵犯。
刑事案件主要涉及4类罪名
据不完全统计,侵害独居女性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刑事案件主要涉及强奸罪、强制猥亵罪、故意杀人罪、非法侵入住宅罪4类罪名。
2021年10月,一个在福建厦门工作的25岁独居女子在出租房内被人残忍杀害。据悉,犯罪嫌疑人朱某因欠债无力偿还,物色独自一人居住的被害人为作案目标,于10月1日当晚攀爬窗户入室抢劫,因担心被害人报警,将其杀害后潜逃。案发第二天,朱某被民警抓获。
今年1月,湖北襄阳的钱某在凌晨通过破坏门锁的方式闯入了独自居住的雯雯的房子,惊醒了当时正在睡觉的雯雯。情急之下,钱某持刀逼迫雯雯交出钱款,最后拿走了雯雯的平板电脑和200元现金。在审查案件过程中,办案检察官发现,钱某选择抢劫雯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曾经给雯雯送过几次外卖,知道她是一个人居住,这才大胆地入户抢劫……
对于入室的手段,除了通过破坏门锁、翻窗、趁被害者未锁门直接进入以外,施害者也会利用其外卖员、快递员等职业身份,或者直接伪装成这类社会服务人员,诱导屋内的女生开门。例如2021年发生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的一起持刀入户抢劫案,犯罪嫌疑人张某就是在送快递的过程中发现小小是独自居住,于是心生歹意,在送完快递后换上便服,以取退货件为由再次敲开小小的房门,实施抢劫。
“相对于街头抢劫,入户抢劫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在封闭的环境内只有两个人的情况下,持刀的犯罪分子很可能会因为冲动伤害被害人。”办理小小案的碑林区检察院检察官于小格说道。而对于这类入户抢劫案,施害者更容易得手。因为他们能够利用工作便利轻松获取顾客的具体住址和个人信息,并提前踩点,规划好路线方案,保证作案后能够及时撤离现场。此外,一些有预谋的施害者还会尾随独居女性入户,趁其不备实施侵害。
“熟人”同样需要警惕
尽管随着这些真实事件的发生,独居者的自我防范意识也在逐步提高,但记者发现有些不法分子的行为还是让人防不胜防。
2018年4月,独自居住在广东深圳某出租楼内的兰兰在关门外出时,被同楼层居住的男子强行拖入其房间欲行不轨。幸亏这一幕被小区维护队的班长看到,班长及时赶到,才阻止了这次犯罪行为的发生。
还有发生在上海松江的另一起案件。2021年10月,被告人牛某10天3次翻窗入室对租客小米图谋不轨。牛某第一次入室时,小米自称怀孕,牛某便对其进行猥亵,并答应以后不再干扰她的生活。被恐惧包围的小米信以为真,没有报警。没想到牛某并没有收手,再次翻入小米家中。第二次入室时,牛某用手机拍下了小米的身份证信息和电话信息,第三次则对小米进行了猥亵。今年1月,经松江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牛某被法院以强奸罪、强制猥亵罪、非法侵入住宅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可见,独居女性并不是没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和安全意识,只是在危险真正来临时,无法起到较好的保护和震慑作用。那么,女性该如何自救?
检察官和民警表示,当独居女性被盯上时,其自我防卫行为很容易因为慌张而变得无效。因此,冷静是自救的第一步。如果无法反击、无法及时报警,也务必要保持冷静,尽量顺从不法分子的要求,以防刺激其激情犯罪,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重获自由后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应立即寻求警方帮助,打击犯罪,保护自身。
多名民警提到,平时设置好手机上的紧急联系人很有必要,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紧急联系人可选择辖区派出所,也可选择离自己最近的、能随叫随到的朋友。“比如设计一些只有两个人能听懂的暗号,如果出什么事,对方能够第一时间感知。”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民警张婷说道。
在陕西省渭南市公安局临渭分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周佼看来,学习一些防卫技能,也能在危急时刻保护自己,“这主要是从气势上压倒对方。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对方只要不是惯犯,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多少还是有些心虚的。”
其次,导致独居女性遇险遇难的案件中,熟人作案的占多数。据相关数据显示,入室犯罪案中,单身女性被选择的概率在90%。而关于性侵,熟人作案的比例高达75%。例如,发生在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的一起非法侵入住宅罪案,被害人小雨和犯罪嫌疑人谢某是邻居,他们在租户群结识,因为有相同的爱好相谈甚欢,以至于小雨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住处竟然被谢某安装了摄像头,并暗中监控着。
为什么熟人作案容易得手?办理此案的检察官分析,人们往往对于熟人或者认识的人疏于防范,例如被害者小雨就对同是“爱猫人士”但了解不多的邻居谢某没有防备之心,加之谢某对小雨本人和作案现场环境有所了解,这就导致他能够轻松得手。
打造独居女性友好环境
“在家里,我能通过各种方法保护自己,但走出家门感觉还是有潜在危险。比如,晚上在外面走路,没有灯光的小路不敢走,只能绕一大圈,走灯火通明的路。”一些独居女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所在城市的社会治安虽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侵害女性的恶性事件也较少发生,但是出于恐惧,她们在使用公共空间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可见,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对于独居女性来说其实是同样重要的,安全仍是她们的第一诉求。对于构建这样一个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近些年,湖南长沙、内蒙古鄂尔多斯、江苏南京等地陆续提出了要打造女性友好型城市的愿景。湖南省政协委员,长沙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文方在今年6月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中提出,建议通过增加城区照明路灯、安装更多监控设施、消除视觉盲区与死角,来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安全性,为女性安全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也在加大对女性保护的宣传力度,在普及科学防范与自救知识的同时,加大法律宣传。
此外,不少企业和机构也推出了针对独居女性的友好服务。例如,上海一家出租车公司在2019年开通了一条单身女性深夜叫车专线,主要为在夜间11点至凌晨2点之间的单身女性乘客提供特别服务。截至今年6月,该专线已经服务了2万多名单身女性。又如,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发并推出了涵盖定时定位守护、伪装语音来电、一键报警等功能的独居女生防身自救App,以期保障独身女性的安全,同时解决她们的生活求助。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们对独居女性的保护还可以做得更好。湖南省长沙市人大代表彭昭在一份关于建立独居女性“社会保护机制”的建议中提出,当前由政府机构发起或建立、成体系、有组织的保护机制仍然不够完善。政府机构、群团组织中除了妇联承担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等职能外,并未成立其他更具有针对性的女性保护组织或关爱机构。
此外,针对女性的专业化服务和机构远远不够,并且独居女性在选取上门服务时难以对相关公司或工作人员的资质进行甄别,也无法指定女性工作人员或经过备案审查的人员来提供服务、帮助。
对此,彭昭认为,社区、派出所、妇联等可联合组成女性社群关爱组织,对独居女性的基本情况进行摸排,建立基础数据库;定期对已报备的独居女性进行回访,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定期查看独居女性居所的水电表数据,如超过48小时未变化,则立即与业主进行联系;同时采用技术手段及时响应独居女性的求救报警,比如在独居女性居所和手机上安装“一键报警”的按钮,一旦接到求助立即派出物业、社区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解决。
针对专业化服务和机构不够的问题,彭昭提出建议,可由政府部门联合相关行业协会,成立专业的女性维修服务机构,以吸纳女性维修人员为主,并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政审及备案;组建专门的律师团队和心理咨询团队,为独居女性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和维权服务,尤其是在独居女性遭遇危险后,指导其保存和收集证据,并提供可靠的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建议。
女性独居安全手册
★选择安全系数高的住处
1.租房时尽量选择交通便利的街区,人群聚集的生活区。
2.尽量选择靠近街道的房子,不要选择深巷里面、位置隐蔽的房子。
★建立小型的安保系统
1.入住后的第一件事是换掉住宅入门的锁芯。
2.换上保密性好的窗帘,装一个防盗网或窗户安全锁。
3.定期检查室内有没有隐蔽的窃听器和针孔摄像头。
4.可常备一些防身工具,最好是轻巧的而不是容易伤到自身的。
★不要轻易透露私人信息
1.外卖、快递尽量选择无接触配送,最好是放置在集中点。
2.扔快递盒时,记得先把名字、地址、联系方式划掉。
3.发在社交平台上的照片、音频,记得关掉定位。
整理/《方圆》见习记者房佳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