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 2023年02月21日 王宇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成才、有所作为,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甚至不惜从娃娃开始抓起,辅导班、兴趣班,班班不落;培训课、艺术课,课课报满。虽说内卷严重,但总归是合法合理。但也有一些人“另辟蹊径”,在“以假乱真”上做起了文章。

  据浙江在线2月9日报道,2018年6月,浙江嘉兴苏某的孩子到了将要就读小学的年龄。当时,苏某心仪的学校是市内一所重点小学,但其并不符合就读该小学的入学条件。为此,苏某陷入焦虑之中。有一次,苏某路过该小学校区时,恰巧看到一家店面的卷帘门上写有“办证”字样,并标注了电话号码。他随即想到,可以通过伪造证件的方式办理假的房产证,然后给孩子办理入学就读手续。

  随后,苏某联系了办假证的人,向对方提供了房屋所有权人姓名、房屋坐落位置、上学的时间等信息。为了避免与别的学生冲突,苏某还特地去查看了该重点小学所属学区的小区情况,报给了做假证的人一处根本不存在的房屋信息。两天后,苏某向办假证的人支付300元,拿到了伪造完成的房产证。当时,学校采用的还是线下报名的形式,苏某使用该证件成功为孩子办理报名手续并入学就读,直至案发。

  2022年8月,经公安机关电话传唤,苏某主动到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后法院依法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苏某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三个月。目前,判决已经生效。

  从苏某的角度来说,其目的是让孩子能够入学就读,违法初衷看似情有可原,可实际上这难以为他开脱罪责,他毕竟破坏了社会管理秩序。虽说是为了孩子着想,但却树立了不好的“榜样”,自己还触碰了法律红线。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诚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实现美好愿望的权利,但这必须要建立在不违法违规、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之下。如果人人都如苏某这般不遵守规则,那社会必然乱了套。

  当然,苏某的案例也要引起我们反思,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由来已久,虽说一直在优化配置,但依然任重道远,还需持续发力。

  (本期坐堂 王宇)

  

   本周刊投稿请扫码加入QQ群